第一,关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何副总理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M2同比增长8.4%,贷款同比增长6.6%,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的贷款增长7.7%左右,社会融资成本也处于历史低位,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阅读量:10008
2025年10月9日,香港与印尼金融市场同时传来关于人民币的重磅动态:香港金融管理局升级版“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当日便依托该安排完成印尼市场首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即时呼应,不仅印证了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持续高涨,更凸显其国际化进程中“安全与发展并重”的鲜明特征。 阅读量:15835
2025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了来访的高盛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温泽恩,就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网信办、国家数据局近期联合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网信办、国家数据局近期联合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在金融领域的广阔版图中,各大金融机构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近期,随着 2024 年度报告的陆续披露,银行的分红方案成为市场焦点。与此同时,工行、建行、农行以及人保等金融机构在各自的业务领域积极行动,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金透社4月17日 |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4年,中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超3000亿元,在全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二位,同比增速达29%;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16%,占同期中马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重为24%。2025年一季度,中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为1020亿元,同比增长27%。
在金融领域,数据如同精准导航的指南针,为政策制定与市场运行指引方向。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金融 “五篇大文章” 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这一举措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将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
一系列数据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人民币已从区域结算货币进阶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这一地位的跃升,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更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与开放战略的里程碑式成就。
初步统计,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万亿元,同比多增586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967亿元,同比多减2490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5亿元,同比多增105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531亿元,同比少增145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300亿元,同比少增20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5251亿元,同比少472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87万亿元,同比多2.5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62亿元,同比多199亿元。
初步统计,2025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2.96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2%;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19万亿元,同比下降34.5%;委托贷款余额为11.24万亿元,同比增长0.6%;信托贷款余额为4.35万亿元,同比增长6.2%;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67万亿元,同比下降12.1%;企业债券余额为3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4%;政府债券余额为84.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4%;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82万亿元,同比增长2.7%。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一季度净投放现金2498亿元。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与国内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家国有银行以《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 —— 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为纲领,通过系统性战略布局和金融创新,展现出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实体经济的硬核力量。从设备更新到低空经济,从消费提振到民营服务,四家大行以 "双重重要性原则" 为指引,构建起覆盖国家战略、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金融服务矩阵,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